青海人你還記得臘八冰嗎?
原創 2017-01-05 侯富芳 談醫說藥
青海的臘八有一個特有的習俗是打臘八冰。臘八冰和平時的冰無異,只是傳說,臘八一早將河里的冰打下來放進自家的地里,來年的就會豐收。
這個習俗被很多人忘記,可是我的姐姐侯富芳還記得。她在臘八的時候寫了一篇臘八冰的文章,是否你的記憶里也有這樣的故事?
1,
今天是臘八,這里的人們在微信群里呼喚著臘八粥。
天上下著毛毛冬雨,北風吹在身上,裸露在空氣中的皮膚感覺到一絲絲寒冷。在這個冬天還沒有來的時候,專家們深刻地預言這將是多少年、多少年以來一個最冷的冬天??墒堑浆F在為止,好像還沒有怎么冷。還沒有去年臘月那一場雪后零下十三度所帶來的寒冷冷。
下班了,頂著北風,在斷斷續續的雨絲中回到家。媽媽準備了兩種飯:一種是為我專門做的拉條子,一種是黑米稀飯。拉條子加上羊肉湯,調了點辣椒醬和醋,再加上幾瓣雪白的大蒜,吃的我極為滿意。徐小雨蹭我的孕婦飯,吃了一碗拉條子,又喝了半碗黑米稀飯。還問“姥姥,鍋里還有沒有稀飯了?”也許是正在長身體,她是一邊吃一邊餓,剛吃完就餓。希望她好好吃,好好長,長得高高瘦瘦的,達成我的理想。呵呵。
看到黑米稀飯,讓我想起了臘八粥,記起了今天是臘八。于是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我們青海的臘八。
2,
一進臘月,青海的外面是極冷極冷的。要是下雪早,那么陰面路上的冰一直要到來年四五月份才能化掉;在的房頂上的雪也一直皚皚到下一年的春天?,F在的青海,據說已經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冷了,但是也夠嗆。記得有一年,劉老師曾對我說,在上海呆過以后,喜歡我們青海這種凍得頭疼的干干脆脆的冷。干冷是我們的特點,而濕冷恐怕就是南方的特征了。劉老師已經在上海定居,青海的冷還是一樣。一進臘月里,青海的人民就開始準備過年。年的味道隨著日子的一天天推移,越來越重。臘月的日子排的很緊,每天要完成每天的任務,才能過一個好年。人們總是很著急,覺得這個沒準備,那個沒準備,到時過年可怎么辦!可是無論怎樣,年還是不急不慌地到來。
臘八是進臘月以后第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男主人要早起,拿起斧頭,背上背簍,天沒亮就要到湟水河畔,在凍成冰橋的河面上打冰。因為越早就預示著明年莊稼成熟的越早?!按虮笔乔嗪H说恼f法,實際上就是去河邊采冰。用斧頭在湟水河面上打個坑,然后盡量地砍下大塊的冰,裝進背簍,背到自己的莊稼地里,在好地、大地里就找一塊大的、好的冰放在地塊的中心,小的地里就放一塊小的冰。冰的大小代表著對豐收的渴望有深淺,寄托著對明年收獲的渴慕深淺。在各地里轉過,主人家還要背著冰回家,在房頂上扔一塊冰,祈禱明年順順利利;在雞圈、豬圈、羊圈都要扔一塊冰,希望六畜興旺,幼崽成群;還要在供奉神明的地方,找個盤子供奉一塊冰,點上油燈,插上香燭,希望神明和祖先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3
我對臘八打冰的事記得這樣清楚,是因為我也去打過。而且媽媽還在身邊顧問。先是跟著父親去,后來是自己去,再后來是帶著弟弟去。習俗也好,文化也罷,這這樣一代代傳承著?,F在的青海人,和全國的大部分地區一樣,城鎮化的道路讓人們從農村走到了城里,住進了樓房,也漸次地丟失了這些習俗。進步就意味著拋棄和遺忘么?可是不拋棄和遺忘,又怎么去傳遞、執行這些習俗呢?中華民族的太多的傳統和文化保存在農村里,可是人們又往往瞧不起鄉下人。真是奇怪地很。
臘八到了,說有的地方喝臘八粥??墒怯腥苏f臘八粥一喝完,人們的心和腦就被糊住了,于是就將面柜里的白面往完了吃,油瓶子里的油往完了倒。哈哈!這可能是精打細算的老人們,吃怕了缺衣少穿的苦,雙手攏在袖子里,靠在南墻根,曬著太陽、瞪著眼睛碎碎念呢。
留言跟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