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省政協副主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曉容在市十六屆人大八次會議所作《政府工作報告》摘登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加快建設公園城市】深度融入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推進“公園城市+自然保護地”新模式。持續開展國土綠化鞏固提升行動,全面推行林長制,營造林40.5萬畝,森林覆蓋率再提高0.5個百分點。實施城區園林綠化增量提質行動,打造5個公園游園和50處街頭綠地、花街花橋,做好昆侖大道西延段等道路綠化。
【高標準推進污染防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空氣質量保持在西北省會前列。啟動西川河生態綜合治理,推進南川河污水管網、雨污分流建設。深化小流域綜合治理,再整治溝道12條、水土流失面積80平方公里。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提高清潔能源消費占比。培育壯大生態經濟,常態化開展排污權、碳匯交易,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完成“無廢城市”試點。
突出創新核心地位 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促進青海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編制完成高新區產業發展規劃,培育大健康、大數據、高新材料與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啟動科大訊飛、果聚糖生產線等項目,工業總產值增長10%以上。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實施大學科技園路網、綠化景觀等工程。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引導重點科研機構、研發平臺向園區轉移,強化與大學科技園聯動發展,加快建設全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創新驅動示范區、綠色發展引領區,為青藏高原戰略資源保護和創新利用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持續打造創新平臺】籌建先進儲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光伏產業科研中心組團發展,加快建設鋰電、碳纖維、藏醫藥、鋁鎂合金高新材料研究院等共性技術平臺。打造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群體,實施100個科研項目,新認定10家企業研發平臺,培育1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20家市級科技型企業。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建新一輪國家創新型城市,推進大通、城西、湟中試點縣區建設。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健全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機制,落實“揭榜掛帥”、科研人員薪酬獎勵等制度。繼續落實好“引才聚才555計劃”,堅持培養本土人才和柔性引才引智并重。增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能力。促成30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切實把科技研發能力轉化為經濟發展實力。
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加快提升西寧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深化蘭西城市群合作,合力打造甘青大環線自駕車旅游服務體系,以軌道交通建設為先導,協調推進蘭西城際鐵路、西青茶鐵路項目前期工作。
【優化城市發展空間布局】繼續秉持“綠色為芯、雙城聯動、生態隔離、組團發展”的城市發展策略,以多巴城市副中心、西堡生態森林公園、河湟文化西寧產業園等新興組團,構建“一主兩副、生態環抱、組團發展、全域大美”的大西寧都市圈發展格局。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東川、南川、甘河、北川工業園區產城融合,推動園區向復合功能轉型。以魯沙爾、多巴、北川為新型城鎮化的突破口,支持湟中高質量發展、盡快融入中心城區,全面啟動河湟文化西寧產業園建設。多巴城市副中心加速中心區土地綜合開發、核心區生態修復,打造全市新型城鎮化引領示范區。北川發揮高新區、工業園、綜保區、高校院所等雙創資源聚集優勢,建設現代化、綠色化、人文化的城市活力中心。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深度融入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積極創建高原美麗示范市。對城市存量片區進行挖潛提效,打造湟水河生態活力軸,實施秀水公園等“城市客廳”項目。保護好“一窟兩街三遺址”,活化利用原制藥廠、油泵油嘴廠等工業遺址。改造老舊小區住宅3.5萬套,多層住宅加裝電梯70部。
【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打好幸福西寧·綠色交通三年行動收官戰,建成昆侖路快速化改造等項目,啟動通海大道等重大工程。實施地下綜合管廊三期,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啟動建設南川、多巴水廠。
【加強城市精細化治理】持續打造“最干凈高原城市”,完善城市智慧治理體系,建立環境衛生清潔指數、冰雪天氣聯動協作機制。加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廠遷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等項目,強制推行“干濕分離”垃圾分類試點。
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兜牢基本民生底線】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城鎮新增就業3.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萬人次,應屆高校畢業生登記就業率不低于87%,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健全公共服務體系】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推進健康西寧建設。加快建設市疾控中心,實施大通二醫院門診醫技樓、城中區人民醫院等項目。建成7個嬰幼兒托育示范機構。新改建文苑路小學、南川中學等20所學校,鞏固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成果。完成市保育院遷建等23個學前普惠項目。新建25個中央廚房和愛老幸福食堂。
【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以黨建為引領,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完善城市治理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六建”工作,提升平安西寧建設水平。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重大矛盾糾紛預警研判機制,完善信訪工作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動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新開工房地產面積350萬平方米,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合理定價,堅決遏制投資炒房行為。強化公租房動態管理,確保公租房資源公平善用。新建商品住宅小區按照不低于3%比例配建租賃住房。促進物業服務提質增效,大力發展智慧物業,新建住宅小區星級物業全覆蓋,老舊小區逐步引進專業化物業管理。
(記者 肖芳 整理)
留言跟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