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重點游覽地——阿尼瑪卿雪山。因為這一段路程都是翻山越嶺,中間沒什么地方加油,于是,在出城之前先去加油站把油加滿。加滿油,驅車上路,直奔阿尼瑪卿雪山而去。

7月的青海,正是鮮花盛開的季節,藍天白云花海,是青海此時的“標配風景”。

還是那句話:風景在路上,他們負責開車,我負責拍照。

看到這樣的經幡陣,就知道現在身在藏地。

車子到了一個埡口,這里的經幡陣就在眼前,在頭頂。藍天白云間飄揚的五彩經幡,是藏地最漂亮的人文風景。

在藏地,隨處可見掛在山頂、山口、江畔河邊、道旁以及寺廟等各處被認為有靈氣地方的五彩經幡。之所以被稱作經幡,是因為這些彩色的幡上面都印有佛經,在信奉藏傳佛教的人們看來,隨風而舞的經幡飄動一下,就是誦經一次,也是在不停地向神傳達著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因此,經幡便成為連接神與人的紐帶。風幡所在即意味著神靈所在,也意味著人們對神靈的祈求所在。因此,風幡就是寄托著藏地人們美好愿望的一種載體。了解了這些,也就知曉了為什么在藏地會有那么多五彩經幡。

遠遠望去,已經看到了雪山,那就是我們向往的阿尼瑪卿山脈。

我們今天,就是要去朝拜阿尼瑪卿這座神山。

山上白雪皚皚,山下炊煙裊裊,牛羊成群,這就是大美青海的大美景色。

這就是青海牧民草原上的家。

近幾年西部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交通。青海的高速公路建設發展很快,這里正在建設高速公路收費站。這個收費站叫做青根河。

這就是青根河,在西部,這樣有一片房子的一個地方就是一個鄉鎮了。

今天的路途中遇到鄉鎮的機會比較少,這里可以算作一個驛站,我們在這里停車,稍作休息。

這里屬于青海海南州的興??h境內,還是一個自然濕地保護區呢。說起興海,讓我想起了09年去玉樹時的經歷,09年我第二次去玉樹,也是暑假期間,就在準備返回時,興??h境內發生了草原鼠疫,有一個牧民因為接觸草原鼠而感染了鼠疫。因為鼠疫屬于嚴重傳染病,為了防止疫情蔓延和擴散,防疫部門將興??h與外界的交通隔斷,玉樹到西寧的班車因此停開,導致我被“困”在玉樹而不得返回。一直在玉樹待了9天,疫情解除后我才返回西寧。也正是因為那次興海鼠疫被迫待在了玉樹,才有機會加入了格?;ㄖ鷮W團體,因此與玉樹結下了善緣。之后我一直在做藏地助學公益,這次來青海,也是為了去看一眼地震后重建的玉樹,再來看看我曾結識的那些養老院的老人和我在囊謙縣資助的山村小學的孩子們。

濕地,是地球之肺,在這里能有一片濕地很不容易,要倍加珍惜與保護。

藏民對自然的保護意識是很強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他們是最清楚的,因為他們就是自然之子。在這片濕地上,他們也搭起了經幡陣,用來護佑這片寶貴的濕地。

走過這片濕地保護區,前面遇到一個寺廟。因為是匆匆而過,也沒了解到這座寺廟的名稱。藏地的寺廟太多太多,非名寺很少有人知道它們的名字,除非是當地藏民。從山上的經幡陣與下面的白塔,可以看出這座寺廟還比較新。不知是舊廟翻新還是新建寺廟。近年來,因為經濟水平的提高,藏地很多老寺廟都在進行擴展與翻新,也有不少地方新建了寺廟。生活水平越高,人們對精神的追求也越高,寺廟也就越興旺。

途中經過一個湖,這樣的景象才是高原的“標準照”。湛藍的天空,深藍的湖水,廣闊的草原和行走在草原上的人兒。

喜歡,真心的喜歡這樣的畫面!

這是這次來到青海的第一張個人照。

在湖畔賞景休息了一會,繼續前行趕路。在藍天白云下飛馳,那感覺,棒極了!

看到了阿尼瑪卿地質公園的指示牌,我們由此要“下路”了,接下去的道路可就不是柏油路而是普通的沙石道路。

這40公里翻山越嶺的道路真的很難走,好在最后有一段尚未開通的高速公路才得以順利到達,終于看到阿尼瑪卿雪山了!

阿尼瑪卿山,藏語寓意:強健的祖先。為西藏古老雍仲本教的圣地。藏族人民稱阿尼瑪卿為"博卡瓦間貢",即開天辟地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人民信仰的二十一座神雪山中,排行第四,被稱為斯巴僑貝拉格,專掌安多地區的山河浮沉和滄桑之變,是藏族的救護者。

傳說阿尼瑪卿山神是活山神沃德的第四個兒子,沃德為了拯救藏區百姓,使他們解脫災難,能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派老四到安多消滅妖魔,降伏猛獸,懲辦壞人,使百姓過上幸福祥和的日子,后來老四與其父沃德鞏甲相會時,修建的九層白玉瓊樓變成了阿尼瑪卿山神。

阿尼瑪卿是一座神山,阿尼瑪卿主峰"瑪卿岡日"由三個海拔6000米以上的峰尖組成,最高峰海拔6282米,三座雪峰銀光爍爍,遠遠望去,猶如浮在云天之上的水晶雕塑,令人不得不產生敬畏之心和某種宗教幻想,這就是阿尼瑪卿的神圣和神奇。

阿尼瑪卿也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和西藏的岡仁波齊、云南的梅里雪山和玉樹的尕朵覺沃并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呈西東南走向,中國第二大河黃河在這來了個180度大拐彎后向東南流去,主峰瑪卿崗日正在大拐彎中央。共有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突兀在莽莽高原,山上冰雪連綿,終年不化。它既是多麥安多百姓的依山或魂山,也是與黃財神相媲美的財寶神山。

阿尼瑪卿雪山,我神往已久,今日得以拜見,讓我心情無比激動。

此時已無雜念,心心念念神山。

阿尼瑪卿還是黃河源頭最大的山。阿尼瑪卿山呈西東南走向,主峰長約28公里,寬10公里?,斍鋶徣罩車?7座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赐曛鞣?,接著繼續沿著山脈驅車前行。

在這個位置又可以看到主峰了,藏民在這里拉起了經幡陣,用經幡“裝點”阿尼瑪卿主峰,比剛才拍攝的角度更加漂亮。

經過幾個小時的旅途,我們才到達了真正的“景區”。

原本這里是沒有這樣的景區大門的,一看就知道是新建的,看來以后再來阿尼瑪卿雪山就要買門票了呢。這個景區的名字叫“青?,斍甙⒛岈斍渖降刭|公園”。這個名字也太普通了,依我的想法,應該直接叫做“阿尼瑪卿神山”,這樣的名字才對得起她。

在景區的外邊,有一片新的建筑,不知是游客中心還是寺廟。既然是圣地,就要懷有朝圣之心來此,那些心無敬畏之人,最好不要來此褻瀆神山。

神山,經幡陣,插箭臺,這才是藏地最神圣、最和諧、最壯美的畫面。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在“景區”內“游覽”了。景區內道路還沒修好,基本是原始道路,上上下下,坑坑洼洼,顛簸起伏,車速一度只有20-30KM。綿延起伏的阿尼瑪卿雪山,就一直在我們的右方陪伴著我們。

阿尼瑪卿雪山陪我們一路,我就拍攝了一路。

我們行駛的道路下面正在修建高速路,但現在我們還只能在原始的道路上慢慢的開。等到高速路一通車,大批游客涌入之時,阿尼瑪卿雪山就要變樣了。

來到一個自然區域,留下腳印和照片就夠了,那些無法降解的垃圾就要少扔或者不扔,大自然是全人類的資源,沒人有資格去破壞它。

我們很難體會到住在這山腳下的牧民過著怎樣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模式,我們內地人誰能適應?因此,注定我們都是匆匆過客,而他們,才是真正的大自然之子。

這就是我們行駛過來的砂石道路,我們的帕杰羅還是很給力的,一路順利前行,從沒掉鏈子。

其實我的注意力根本沒在路上,右邊的神山才是我關注的“對象”,其他三個小伙伴我不知他們在想什么,我是分分秒秒都在盯著它,眼睛始終不愿意離開。

這讓我親身實踐了美景在路上的感覺。

車到一處鮮花盛開的草原,我們再一次停車觀景。這一片黃色的花兒很是特別,非常漂亮,我不太認識,這是不是高原著名的雪蓮花?以花兒做前景拍攝阿尼瑪卿雪山,更顯示出雪山的雄偉。

阿尼瑪卿山的山勢巍峨磅礴。山體由砂巖、石灰巖及花崗巖構成,由13座山峰組成。平均海拔5900米以上,最高的一座叫"瑪沁保木拉"山峰呈鋸齒重疊形,由于地勢高峻,因而氣候多變,冰峰雄峙,冰川面積約126平方公里,有冰川57條,其中位于東北坡的哈龍冰川長7.7公里,面積24平方公里垂直高差達1800米,是黃河流域最長最大的冰川。來之前我也網上搜了阿尼瑪卿雪山的圖片,但如我這般拍攝的如此全面的還真沒見到。

雪上之下,一道道冰川順著山腳一路“下泄”。

阿尼瑪卿山區現代冰川十分發育,大小冰川40余條,面積約150平方公里,水資源豐富,冰川融水分別匯入黃河支流切木曲等水系。

阿尼瑪卿雪山迷人的傳說使它具有神圣、神秘、神奇的色彩,是雪域高原上的一座著名神山,被藏族人民奉為開天辟地的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傳統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阿尼瑪卿雪山不僅自然風光旖旎,而且各種傳說更給它籠罩了一層神秘色彩。"阿尼"藏語意為先祖老翁,并含有美麗心房、幸?;虿┐笾?。"瑪卿"藏語意為 黃河源頭最大的山,也有雄偉壯觀之意,當地藏族認為阿尼瑪卿雪峰是"博卡瓦間貢"的二十一座神圣雪山中一座,是九位開天辟地造化神中排行第四位的斯巴僑貝拉格,是主宰山河大地威力無比,神通廣大的山神。藏族對神深信不疑,阿尼瑪卿峰有如此大的神威,自然成為朝拜之地,每逢藏歷的"羊年"或者神門(尼果)、雪門,崗果隔開之年,朝拜的人們攜帶簡單的行裝、灶具和食物,繞山朝拜一周,盡了虔誠膜拜之心意,達到消除罪孽,靈魂升天的目的。繞山一周,徒步一般要花七、八天時間,沿途條件很艱苦。

看到經幡陣了,這里就是阿尼瑪卿雪山的“景點”之前看到的都不在“景點”,在我看來,景點不景點真的不重要,但這里是離主峰最近的地方,也是藏民來此朝圣的地方。所以,經幡陣就在此搭建了起來。

阿尼瑪卿雪山,只有這個地方可以有路“上”去。

這里不僅鋪好了路,而是還建成了木棧道。

雪山,冰川,經幡,大美無言。

雪山下面就是厚厚的冰川。

這就是那經歷了千萬年滄桑的冰川,那一道道痕跡就是它歲月的年輪。

就在我們在這里欣賞阿尼瑪卿雪山的壯美景色時,也有一個藏族家庭來此朝拜。

這是山腳下的金塔和經幡,看到這個畫面,一種神圣感油然升起。

離開“景區”繼續驅車前行,但我的視線卻一直沒離開阿尼瑪卿。只是漸行漸遠......

留言跟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