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介紹
馬背藏戲始創于果洛州甘德縣龍恩寺,是在藏戲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獨特劇種,因主要流傳于果洛州境內,因此被稱為“果洛馬背藏戲”。上世紀90年代初,馬背藏戲逐漸在甘肅甘南,四川甘孜、阿壩和青海玉樹等藏族聚居區傳播起來。戲被藏族聚集區牧民視為吉祥的舞蹈,主要以演格薩爾史詩故事為主,演員全由寺內僧人擔任,俗人群眾一概不參與。每逢重大節日或特殊時刻,演員們就會穿上傳統服飾,騎上駿馬,在空曠的草地上馳騁,出演格薩爾的故事。以雪山江河為背景、以草原大地作舞臺,表演藏戲的藝人們或騎在馬背上,或席地而坐,很少有燈光、幕布和道具,而是以一種最樸實的方式向《格薩爾》藝術致敬。如今的馬背藏戲已不再墨守陳規,除了主角佩戴面具外,其他演員一般面部擦上粉色或紅脂,演員服飾也根據扮演的角色而定,大部分以盔甲著裝,色彩亮麗。劇中的音樂多是藏族民間音樂,而馬背藏戲的隊形常常以“蓮花”等吉祥圖案出現。僧人們也對演出的道具、音樂、服裝等進行了改進,并錄制了表演光盤,希望這一劇種能符合年輕人的審美需求。2008年,果洛馬背藏戲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概況
馬背藏戲保留了果洛地區的民間宗教文化及藏族民間表演藝術、民間手工技藝和民間體育競技等,是反映歷史上果洛藏族游牧生活的活史料,在社會學、民俗學、藏民族歷史文化及宗教文化等的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格薩爾馬背藏戲,從格薩爾的誕生一直演繹到升天,猶如長篇電視劇連環表演,一場接著一場,連續上演好多天。各路觀眾,也是攜家帶口,住宿下來,津津有味地看到結束?!陡袼_爾》不僅僅是包含藏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也是草原人在貧瘠土地上對精神甘露的一種渴求和享受。
地址
果洛州甘德縣
門票
核實中
優待政策
核實中
開放狀態
核實中
開放時間
核實中
外部交通
自駕或包車前往
景點特色
在藏戲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獨特劇種,是高原上的文化遺產。
最佳旅行時間
6-9月
建議游玩天數
1-3天
消費水平
略高于西寧
穿衣指南
6月以前著長衣長褲,6-10月份可穿短袖等夏裝
行前準備
建議涂抹好防曬霜,攜帶雨傘、外套、相機、充電器等
留言跟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