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西藏的觀賞石文化,也可稱之為奇石文化,聞鳴先生對此深有感觸,“西藏的觀賞石文化發展得比較晚,在內地的觀賞石文化已經形成比較完備的市場與文化并行發展的情況下,西藏的奇石資源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后來,隨著一些奇石收藏家來西藏旅游考察,并把西藏的奇石資源帶到內地之后,那種屬于雪域高原的石頭一下子便吸引了大批奇石文化愛好者,自此,西藏的奇石文化才開始了井噴式的發展,就我個人來說,我這十五年的奇石收藏與觀賞經歷,就相當于西藏奇石文化與市場高速發展的時代?!?
在聞鳴看來,西藏的奇石文化發展得比較慢,但其擁有的資源卻是豐富的,而且很多都是獨一無二的資源。據聞鳴介紹,以現在發現的奇石資源為例,現在西藏特有的奇石資源就有藏玉、藏瓷、藏翠等。其中,以藏玉和藏瓷在現在的奇石市場上最為著名。
“藏玉”是奇石商人和奇石源產地的人們約定俗成的叫法,實際上,它并不是玉,但卻具有軟玉的質感和硬度,其中一部分奇石顏色青綠,翠色欲滴,給人的色感極好,便把這種石頭稱為“藏翠”。
藏玉產自西藏林芝地區朗縣、米林縣附近的幾條山澗河流中,以前除了被當地人當作建房壘石的普通石頭外,它并不為人知。直到幾年前,內地一些奇石愛好者來西藏旅游考察,在這里發現了這種潤濕如玉的奇石,并帶回內地,迅速“走紅”。
當然,“藏玉”或“藏翠”的叫法至今為止還并沒有正式確定這個名稱,但已成為業內約定俗成的叫法。而“藏玉”和“藏翠”名稱的由來,則是以地域為標志,藏玉和藏翠中的“藏”字,就先告訴人們這是產自西藏的奇石,這也和業內通行的起名方式相符合。比如中國四大名石之首的“靈壁石”就是產自安徽省靈壁縣,“壽山石”產自福建省壽山等等。
而“藏瓷”的名稱由來,則是因為這種石頭表皮如瓷釉,紋路如陶瓷開片,潤滑細膩如瓷,觀賞石界便把這種石頭命名為“藏瓷”。實際上,這種奇石在十多年前就已經被地質勘查部門發現,地質礦學名稱為象牙玉,其色白如象牙,溫潤如白玉,光滑如白瓷,無論是質感、手感還是觀感,都可與高檔白玉相媲美。
幾年前,青海省的奇石商人在西藏昌都地區收購了一批當地的奇石,運往內蒙古、天津、廣東、福建等內地省市銷售,一經上市便引起奇石愛好者們的追捧,這就是現在被觀賞石界炒得火熱的“藏瓷”,一塊石頭價值已達幾萬到幾百萬間。由于藏瓷的產地交通不便,采挖搬運困難,藏族同胞也視其為圣物而嚴禁采挖,因此象牙玉至今少有在市場上流轉,這種情況更增加了它的珍稀性,有業內人士預測,象牙玉(藏瓷)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高檔玉石而走進奇石收藏界。
讓奇石文化盛開在青藏高原
近年來,西藏的觀賞石文化可以稱得上蓬勃發展,據聞鳴的了解,現在區內他所知道的奇石收藏愛好者已達萬人上下,大多在林芝、日喀則、拉薩這三個地區,這是他調查之后所得出的結論。
對這種情況,他是非常樂于見到的。他認為,奇石文化的蓬勃發展是文化繁榮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們在物質生活發展到一定水平后對精神生活的自然追求,它是一種高雅的休閑文化活動,對人們的業余時間和精神生活是一種健康有益的調節,隨著區內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供,在豐富的物質生活之外,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經是一種必然會產生的現象,而愛石賞石藏石的人日益增多也是可以預見到的。
聞鳴向記者介紹,2012年,他去參加廣西國際奇石文化節的時候,真正感受到了奇石文化在世界上的龐大影響力。臺灣、日本和韓國已經培育出了發達的觀賞奇石文化,意大利、德國和英國在近些年也漸漸重視起本國奇石文化的發展,在東亞文化圈內,奇石文化早已成為一項高雅的文化休閑活動,深受各國精英人士的重視。
但是,反觀西藏的奇石文化,不得不說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無論是在城市美化、室內裝飾還是在道路綠化方面,對觀賞石的應用與發掘始終沒有得到大力推廣。當前的現狀是,內地大批奇石商人將西藏的特色奇石拉回內地,在內地炒出一個又一個天價,而本區的奇石發展卻始終跟不上內地奇石市場的發展節奏,致使大批本可以在本土增光添彩的奇石成為外地街道公園里的文化風景。
這并不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在聞鳴看來,西藏的精美奇石理當在西藏本土盛開出它的精彩,讓西藏的奇石文化成為世界奇石文化中的一筆濃墨重彩,這才是現今西藏奇石收藏界應當做的事情。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能夠將拉薩打造成奇石遍地的高原特色文化城市,讓這里不僅有最燦爛的陽光,最精彩的文化,還有要讓整個城市提升文化氣質的奇石,在世界的觀賞石文化之林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聞鳴看著辦公桌上剛剛做好的血絲象牙玉手鐲,說出了自己最真摯的希望。
藏瓷又名藏瓷紅,是新發現的奇石石種,藏表明此石種產自于西藏高原,瓷是由于石面富有光澤,石皮顏色古樸寶氣,質感瑩潤,如陶瓷之釉面,故取名“藏瓷”因其石體表面多以紅色為主,又名“藏瓷紅”。
這種神奇的石頭順著山腳溪水邊也就是一公里范圍內,在流水里的石頭才有絢麗的色彩,裸露在山腳或埋在泥土里的石頭就沒有色彩,這里地處西藏東部與三江源相交處,屬于地震帶中,頻繁的地震將山上的巖石崩裂滾落下來,經過冰雪、雨水的打磨、沖刷、侵蝕,日光的暴曬,長時間浸泡在河水中,經過溶解于水中的礦物質侵蝕,暴曬氧化后形成包漿,才變成溫潤、細膩、色彩艷麗、賞心悅目的奇石。也許這就是賞石家們看到這種天然釉色的美石,故取名“藏瓷”的緣由吧。這里的石頭大都是扁平狀,山形類居多,象形狀物極少,每一塊石頭都非??扇?。這里地處海拔4500米以上,氣候變化不定。
這里的奇石經過瘋狂采挖,浸泡在河水中顏色與品相好的石頭早已不見,由于當地藏民和撒拉族人特殊的信仰,對大山的崇拜,弄不清這種石頭為什么這么金貴,也競相采挖,將皮色稍好的石頭搬運家中,輕易不出賣。再加上產地資源的稀有,導致藏瓷身價再次高升,漫天要價,促使賞石者望而卻步。藏瓷原本只有一部分玩石人手里才有,加上市場的不流通,缺少新聞媒體的宣傳,大部分人都不知藏瓷是什么,這樣使藏瓷蒙塵豈不怪哉!
藏瓷作為新石種出現加入觀賞石行列,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艷麗的石表,細膩而圓潤的質地,紅黃相間的富貴色彩,資源的稀有性,極富觀賞和收藏價值。故藏瓷走向市場是必然的,一夜之間征得賞石家們的認可與推廣。
藏瓷奇石“中國人”收藏于西安天琛珠寶有限責任公司。此石顏色艷美,神態表情莊嚴肅穆、變幻莫測,額頭寬平,眼睛深邃目視遠方,活靈活現的代表了中國人形象。細觀之,此石胸前圍繞著五個不同形態姿勢的“福娃”,寓意美好深遠,具有及高收藏和觀賞價值,升值潛力及大。
我泱泱大國,有著上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在這條歷史長河中,造就了無數英雄烈豪和領袖人物,從古至今,數不清道不盡,不管他們是統一六國的秦始皇,解放中國的毛澤東,還是當今的國家主席,都終歸為華夏中華兒女,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在中國,平民百姓也好,企業家、領導者、文學家也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共同進步,每一位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自豪。就連這片養育無數中華兒女的土地也不甘示弱,它的歡呼與雀躍創造了奇跡,在西藏那片神秘的土地上孕育出來一尊天然奇石。顏色金光燦爛,質地溫潤細膩,它的獨特在于它的形狀,好似人像,像極了秦始皇、像極了毛澤東...,不管它像誰,任憑眾人去猜去想,因為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愛,有尊重與崇拜。像誰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出自中國這片熱土上,是大自然賜予我們中華兒女的禮物,與其叫它哪個偉人,不如就叫“中國人”吧,平淡又親切,代表了每一個中國人。細觀這個“中國人”,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會有不同的神態和表情,額頭寬平,眼睛深邃目視遠方,總是在向人們微笑示意?;铎`活現的代表了中國人形象。
耳聽龍騰,中國人耳邊的龍圖案,是遠古圖騰祖先觀念的傳承——龍的傳人。圖騰崇拜的信仰自古傳承不息,龍圖騰印證于龍的傳人(中國人),這種被祖先視為保護神的圖案也將世世代代保護著中國人。龍,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征,是成功和幸運的標志。滄桑變化的歷史遺跡里忠魂舞,龍之血匯成流,流過秦漢,流過唐宋,流過元、明、清,流到今天,無論是山川美景、江南塞北,還是青史留名,忠魂飄舞,都將匯成中華的龍脈。中華的精神龍之脈,有你有我有他,有著每一個中國人。中國人,中華魂,龍的血脈龍的永續傳承。
如果再仔細觀之,會發現意想不到的驚喜,就在“中國人”的胸前圍繞著五個不同形態姿勢的“福娃”,他們預示了吾國炎黃子孫的綿延不斷,有著吉祥喜慶之意。又有中國人護國護家護人民的崇尚精神。
還有那布滿山河的千年古樹根雕老壽星,同樣有著上千年生命史,它在秦嶺大山深處,飽吸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才形成了這獨一無二的罕見奇觀,滾滾而下的河流從連綿不斷、巍峨聳立的山澗傾注而下,它的洶涌澎湃和磅礴氣勢像要布及整個世界。這雄偉壯大的“山河 ”將“中國人”環繞并高高托起,也恰好證明它正是被這富饒的群山和雄壯的河流所孕育,她孕育出這般金光燦爛的“中國人”,預示著“中國人”的輝煌和美好明天。它照亮了人民,照亮了山河,照亮了祖國的每一片土地,照亮著溫暖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讓我們的祖國永遠金光閃亮,讓中華上千年文化永遠傳承不息!
此“中國人”藏瓷奇石具有及高收藏和觀賞價值,升值潛力及大。
留言跟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