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民間社火極具地方特色,深受各族人民群眾的喜愛,現在我市各區縣正在進行一年一度的社火展演,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你知道社火里的“名堂”嗎?
最近晚報《社區周報》接到一些讀者來電,說是每次看社火似乎總是看熱鬧,對于那些不同的扮相呀、寓意呀都不甚清楚,在青海這么多年,還真不太了解社火中間的名堂呢!為此晚報社區記者請教了青海民俗文化專家,查閱相關資料,現將社火中最有寓意的燈官、報子、胖婆娘、啞巴等角色給大家聊一聊。
燈官 社火隊都設有燈官(也叫“老爺”),也就是社火隊伍里的總官。社火角色之一。燈官由德高望重,深諳社火演技的人擔任,裝扮成七品縣令的模樣,手執一笤帚疙瘩,社火隊伍行進中,由皂役前呼后擁。燈官不參加社火的歌舞演出,是沿途祭祀、各廟行香的主持者。每場演出前,燈官致吉祥詞,演出時,端坐香桌后面觀看演出,每個節目演出前,都表說(吩咐)祝詞。按照慣例,燈官這一角色,要演必須演三年,三年后,根據本人意愿,才決定連任或辭去。
報子 報子是社火角色之一,是社火隊的先行,他騎馬來回奔馳于社火隊伍和演出場地之間,報道社火的到來。報子由能說會道,善于“見景生情”的人擔任,遇上啥人說啥吉祥話,以博得大家的喜歡。
胖婆娘 是社火中的女性丑角人物形象,一般由男子裝扮,她懷抱一個布娃娃,有求生育者,向她敬以錢物,許以心愿,她就風趣地道出一串有求必應的口彩。她身著紅袍,頭梳發髻,臉頰涂胭脂紅坨,穿大紅長袍,身胖腹大,涂脂抹粉,被民間視為喜神娘娘、子孫娘娘。“胖婆娘”在社火表演中最為活躍,在表演中時而快步,時而忸怩,語言風趣,惹人哄笑。
啞巴 河湟地區社火中的啞巴就是啞神,啞神就是蛙神的化身。據說我們的先民在他們認識事物之初,就把天地當成父母看待,他們以天為陽,以地為陰,認為陰陽相配才能化生萬物。但天地不說話,所以人們又稱天父、地母為“天聾”“地啞”。湟源民間有“啞巴不說話,社火里面他為大”的說法,在表演中,也是體現出他的大來。比如燈官在鄭重其事地吩咐他的演出隊伍時,他一屁股搡開燈官,只管吃招待燈官的肉菜,高高在上,一種為所欲為的樣子。
青海河湟谷地的社火,隆重而又具特色,除了角色的畫龍點睛,秧歌、舞龍、舞獅、旱船、戲牛、金錢棍、八仙祈福、腰鼓、太平鼓、高蹺,敲鑼打鼓吹拉琴,披紅掛彩好不熱鬧,表演更是精彩,引人入勝。只有你了解它、懂得了它,你才能深深體會到勞動人民的多才多藝,你也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和心愿,你也才能真正地愛上這朵高原上流傳了千百年的藝術奇葩。
記者 楚楚
留言跟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