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土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一個淳樸勤勞而又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境內和青海東部地區的民和、樂都、大通、湟源、同仁縣,以及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永登縣等地。
土族民間盛行各種曲調優美的民歌,情節動人的口頭文學,如敘事詩、民間故事,以及“花兒”、“安昭”等。土族山鄉還盛行專門賽歌的“花兒會”?!盎▋簳倍嘣诿磕贽r歷二月二、四月初八、六月初六、七月十五舉行。屆時方圓數百里的群眾、成千上萬的民間歌手和正在熱戀之中的青年男女,從四面八方匯聚到“花兒會”上,盡情地賽歌?!盎▋簳币话闩e行3天。
土族的節日與禁忌
節日:土族的傳統節日,除了春節、端午節與漢族相同外,還有本民族的節日和廟會等。如正月十四日佑寧寺的官經會,二月二的威遠鎮的擂臺會。三月三、四月八的轉山會,六月六、六月十三、六月二十九的各地“花兒會”。七月二十三的“納頓會”等。其中又以“擂臺會”、“花兒會”和“納頓會”最有特色。
禁忌:土族忌諱過中秋節。中秋之夜人們要朝月亮撒一把草灰。土族忌諱吃驢、騾、馬肉。到土族人家作客。忌諱到牲畜圈里大小便。同時忌諱數主人家的牛羊,認為這會影響畜群的發展。上炕就坐時忌諱坐到主人家的枕頭、被子上。土族還有忌門的習慣,如生孩子、安新門、或家中有重病人時,要在大門旁邊貼一方紅紙,或在大門旁煨一堆火,外人不得進入庭院。
02
藏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一個歷史悠久、人口較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四川、甘肅、云南等地。藏族在青海主要分布在玉樹、果洛、海南、黃南、海北、海西六個自治州。藏族是青海省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居住最廣的一個民族。
藏族人的生活習俗一般以手抓、奶茶、酥油為主食。他們還是一個能歌善舞、熱情奔放、喜愛運動的民族。每當夏秋季節,在草原上水美草豐、牲畜膘肥體壯的時候,他們都要舉行各種歡樂的草原盛會。屆時,人們選擇地勢平坦、水草茂盛、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的地方作為會場,然后合家老少帶上帳篷,趕上牛羊、騎上駿馬,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參加各種活動。
藏族的節日和禁忌
節日:藏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藏歷新年、六月歡樂節,有的地區也過端午節和八月十五中秋節。藏歷新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為了歡度佳節,人們從舊歷年十月初就開始作各種準備工作,如磨炒面、打酥油等。農業區藏胞還要打掃房屋,張貼年畫等。歡樂節,一般都在農歷六月中旬歡度。
禁忌:藏族人民由于長期受宗教的影響,生活中禁忌比較多。藏族忌食圓蹄牲畜和有爪子的動物,如騾、馬、驢、狗、貓、鷹等。也不得借用他們的工具和炊具宰殺、煮食這些動物。到藏族人家作客,進帳篷時,一般男性應從帳篷中間繩索的左邊進入,女性從右邊進入,并以男左女右的順序就坐。進入帳篷后,不能用腳踩鍋灶,不能向供佛的方向和老年人伸腿,也不能跨越主人放置的衣帽等。帳內佛像前陳設的清水銅碗不能取用。佛像前不能脫鞋襪,灶火門前不能烤腳和鞋襪等物。在藏族人家洗手、洗衣物時,要用他們的勺子在缸中取水,不能用自己的器具取水。不能故意打藏族人家的狗,更不能用槍射擊禿鷲和老鷹,不能在拴牛套馬的地方或羊圈里大小便。到寺院時,不準用手撫摸佛經、佛像、法器等,更不能跨越。在有經輪的地方轉經輪時,應自左向右,不可逆轉。藏胞的頭和帽子一般不能亂摸。、印有藏文的紙和刻有藏文的石頭,不能當手紙或碰擊。
03
撒拉族,古稱“撒拉回回”,自稱“撒拉爾”。漢文史籍中對撒拉族的稱謂多達十幾種。新中國成立后,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愿意,定名為撒拉族。撒拉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由于長期與漢、藏、回等民族交往,撒拉語中吸收了不少漢藏詞匯,青壯年多兼通漢語和藏語。撒拉族無文字,通用漢字。
關于撒拉族的來歷和形成,除流傳一些口頭傳說外沒有詳細的文字記載,故一向眾說紛紜。近年來,一些研究者經過考證和研究,初步確認撒拉族的先民約在元代從中亞的撒馬爾罕遷徙而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同周圍的藏、回、漢各民族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一個民族。
撒拉族的節日和禁忌
節日: 由于撒拉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他們的節日也同信仰該教的其它民族一樣。主要有:“開齋節”“圣紀節”和“古爾邦節”。
開齋節,又叫“爾德節”,俗稱過年。伊斯蘭教規定穆斯林在希吉拉歷九月內齋戒(即每日自日升前到日落,禁絕一切飲食等)。齋月最后一天尋看新月(月牙),見月的次日即行開齋,為開齋節。此日要舉行會禮和慶?;顒?。如未見月,則繼續齋戒,開齋節順延(一般不超過3天)。
圣紀節,又叫“圣忌節”,在希吉拉歷的三月十二。主要是紀念穆罕默德的誕生和逝世。節日活動有誦經、贊圣、講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跡等。
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或獻牲節。希吉拉歷十二月十舉行。屆時,穆斯林要沐浴盛裝,舉行會禮,互相拜會,宰殺牛、羊、駱駝,互相饋贈一示紀念。
禁忌: 撒拉族的禁忌主要同伊斯蘭教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忌食豬肉和狗、馬、騾、驢等不反芻動物的肉及一切動物的血、自死之物(包括牛羊在內)。一般不喝酒,不吸煙。到撒拉族人家作客,如要喝水、洗漱,須請主人代勞,切忌自己動手;吃油香、烙餅、馓子等,要先掰開再吃;撒拉族宰牛羊時,旁人忌說“殺”,應說“宰”;撒拉族人家若有人去世應說“定了”,忌說“死了”。到清真寺參觀時,一般不要進入禮拜堂,若想進去,應征得教長、阿訇的同意,并要脫去鞋子;在寺內不要吸煙、唱歌、或大聲喧嘩,更不要翻閱經典等。
04
回族,在青海省主要分布于西寧市的城東區,化隆和門源兩個回族自治縣,民和、大通、湟中等縣,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區。
青?;刈宓膩碓幢容^復雜,根據文字記載,遠在唐、宋時期,青海高原就有回族同胞活動,元代后有大批回族進入河湟流域,到11世紀初就達數百戶。13世紀初,成吉思汗西征東歸,大批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來到青海。明清時期,大批內地回族移民移居,也有甘肅、陜西等地的回族為避難、逃荒而遷徙定居在青海的。
回族使用漢文,在民族內部和宗教活動中還保留一些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的詞匯。
回族的節日和禁忌
節日: 回族以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為自己的節日,其中最隆重的節日要算開齋節。每逢節日,男人們一早起來沐浴潔身,穿戴一新,先在家中念頌《古蘭經》,然后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婦女們一起床就開始準備飯菜,等候親戚朋友的光臨。
禁忌: 回族屋內不張貼畫有人像及動物的畫及照片,以避崇拜偶像之嫌。
05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省的海西都蘭、烏蘭縣、德令哈、格爾木市、大柴旦鎮和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蒙古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也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中較為發達的一個民族。青海的蒙古族原來居住在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大草原。13世紀初,即公元1206年前后,雄極一時的蒙古王成吉思汗統兵西進,葬占據了青海胡周圍及柴達木東部等廣大地區,并在此留兵屯牧。
蒙古族每年七八月間,都要選擇依山傍水、平坦開闊、水草豐美的草原舉行盛大的“那達慕”大會。賽馬是那達慕盛會的主要活動。
蒙古族的節日和禁忌
節日: 蒙古族的節日主要是春節、七月十三至十五日的祭“俄博”、 七月二十五日青海湖畔的“祭?!焙褪露宓臒艄澋?。祭“俄博”,一般都在七月中旬。它是蒙古族牧民一年一度的草原盛會。會上,除了請活佛、喇嘛念經,祭祀山神,祈禱人畜平安外,還要進行賽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
禁忌: 蒙古族忌諱食馬、驢、騾等園蹄動物,忌諱在蒙古包周圍和麻尼桿附近及牲畜圈內大小便,忌諱將印有文字的紙,特別是印有蒙藏文的紙作手紙。到蒙古包中作客時,不得向火盆內吐痰、潑水,不得用火棍在火盆內亂拍打,不能在火盆內烤鞋、襪或烤腳。就坐時,或出入時,不能從主人的衣物、帽子、枕頭、桌子和火盆上跨過去。吃飯時,須等主人敬讓,不能自己先動手。蒙古包內的法器、經典、佛像等不準亂摸亂動。
留言跟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